11月16日上午,在東西瑁洲海洋牧場人工魚礁投放海域,三亞環投集團工作人員正將青石斑魚成魚投放到海中。
本報記者 袁永東 攝
本報訊(記者 胡擁軍) 11月16日上午,在三亞東西瑁洲海洋牧場人工魚礁投放海域,三亞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組織開展三亞灣生態環境修復增殖放流活動。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接過魚苗,從船上進行放流,隨之一尾尾鮮活的成魚、魚苗躍入海中,歡快地扭動身軀游向大海深處。
“此次放流根據三亞灣海域漁業資源現狀,按照相關放流規定,在水域相對開闊平緩、利于魚類繁殖生長的海域,放流了體質健壯無病傷的石斑魚(成魚,體重≥1kg/尾)4000尾;石斑魚(魚苗,體長≥5crm) 20000尾;紫紅笛鯛(魚苗,體長≥5cm) 10000尾。共計3.4萬尾。”三亞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舉行增殖放流活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舉措,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重要舉措,更是養護生態、推動漁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
本次增殖放流完成投放后,每年還將對苗種投放情況跟蹤監測一次,同時對修復效果取樣調查投放苗種的生長情況,包括生物量、生物種類、群落特征等。3年后,每年各監測1-2次,確保增殖放流滿足國家相關規定中的要求,完成相關修復工作。
三亞灣海洋生態修復工程(鳳凰島二島及附近海域)漁業資源保護工程包括人工漁礁建設和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兩項工作。其中人工漁礁在西島以西海域已建設1個110公頃人工魚礁區,包括S個魚礁群,共投放人工漁礁1350個,36450空方。
截至目前,漁業資源保護工程已全部完成預制魚礁體成品1350個,魚礁體已投放1200個,今年11月20日將完成最后150個魚礁投放工作。